首页 > 最新动态 > 戴永红教授应邀参加第二届“中欧海洋安全问题对话”会议
【戴永红教授应邀参加第二届“中欧海洋安全问题对话”会议】
【字体: 】 【打印

    52627日,深圳大学环孟加拉湾地区研究所所长戴永红教授应邀参加中国南海研究院与欧盟驻华代表团共同发起并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欧海洋安全问题对话”会议。来自中央外办、外交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社科院、海军研究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全球化智库、中国船东协会和欧盟对外行动署、国际刑警组织、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法国军事学校战略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国防与安全研究皇家联合研究所、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德国奥德河畔法兰克福欧洲大学和德国国际和安全事务研究所等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知名高校的六十余名代表和专家学者在北京以线上线下方式与会,以及近200名各界代表在线上参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强化区域海上安全”“打击海上犯罪和提高海域感知能力的模式与选择”“应对海上威胁和犯罪行为的政策建议”以及“沿海国海上互信措施建立与南海航行自由”等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探讨。


戴永红教授在“强化区域海上安全”环节作了题为“China-EU Cooperation in Maritime Security Governance in the Indian Ocean”(《中国与欧盟在印度洋上的海洋安全治理合作》)的英文发言,认为,当前印度洋海洋安全治理的特征是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且海洋安全治理能力整体较低。对于在印度洋地区有重大经济、能源及安全利益的中国与欧盟而言,这一局面有助于凝聚中欧在印度洋上的共同利益,促进双方在海洋安全治理层面的合作。中国与欧盟在印度洋上有着共同的的经济利益、能源利益及安全利益。欧盟在印度洋上有着广泛的经济、战略及安全考量。而从欧盟自身的机制化水平来看,其能够大力介入的是印度洋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在印度洋上有以下几大利益:一是战略利益。印度洋是我国进行对外贸易与进口石油的重要通道;二是经济利益。一方面,印度洋区域是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来源地,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另一方面,以印度、南非、印度尼西亚为代表的印度洋区域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该地区发展需求迫切且基础设施薄弱,这为中国资本、企业和技术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开拓海外市场;三是安全利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在印度洋沿岸的投资迅速增长,而印度洋地区脆弱的安全局势会影响中国在该地区的海外投资安全及人员安全。由于中国不是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直接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且中国从南海、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路途遥远,影响力随物理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中国对印度洋局势的影响能力有限。因此中国更倾向于通过有限介入的方式发挥影响力,维护自身安全,而非传统安全领域恰恰是易于开展合作、易于提升中国参与印度洋事务能力的领域。合作起点低、理念模式相近使中欧在印度洋海洋安全治理中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求同存异,促进中欧在印度洋地区理念融合及制度完善,强化印度洋海洋安全治理结构。二是促进经济融合合作,培育中欧在印度洋上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法律层面的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法来完善印度洋海洋安全治理体系。四是加强外交协同,共同推动印度洋多边主义,塑造开放包容的印度洋。五是重视基层力量,夯实海洋利益共同体,构建印度洋海洋安全共同体。

 


【字体: 】 【打印】【关闭窗口】【返回】【顶部